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習近平動態: 習近平考察廣東 黨媒這樣自相矛盾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2023年4月10日至13日,習近平在廣東考察,既稱“對外開放”,又要求“自力更生”。(合成圖片,Jade Gao/AFP via Getty Images,Lintao Zhang/Getty Images)

4月10日至13日,習近平考察廣東,新華社的總結報導稱,既要“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”,又要“走自力更生之路”,“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”;既稱“關鍵核心技術要立足自主研發”,又稱“歡迎國際合作”。黨媒明知自相矛盾,但都是習近平親口說的,沒人敢刪減。3月底,李強參加博鰲論壇,缺席了政治局會議,專門對外高喊“開放”口號,試圖留住和吸引外資,如今被中共黨媒揭了老底。


廣東繼續“開放”還是“自力更生”?

4月13日,新華社報導稱,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,“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”,要在“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、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”等方面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”,“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”。

“對外開放”和“中國式現代化”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。“對外開放”一般是指中國不斷融入世界體系,特別是與西方發達國家加強各項合作,促進和平、友好往來,共同繁榮經濟。

中國式現代化”實際是“自力更生”的代名詞,也是所謂“內循環”的另一種說法。新華社報導稱,習近平強調,“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”。換句話說,“中國式現代化”與其它國家沒多大關系,中共號稱不依賴西方,獨自就能走向現代化,似乎今後就不會再被“卡脖子”了。

“對外開放”和“中國式現代化”本是對立的,但習近平這樣說了,黨媒明知邏輯不通,也只能報導。廣東官員恐怕都會不知所雲。

廣東經濟靠“改革開放”發展起來,最早依托香港口岸,之後獲得了港商、台商和西方跨國企業投資,形成了中國最早的“世界工廠”雛形。汪洋任職廣東時,曾提出“騰龍換鳥”的產業升級策略,以擺脫簡單、低端的來料加工模式,但這取決於發達國家多大程度上願意把技術放到中國


中共仍在提產業升級,但西方供應鏈正在撤出,國際市場訂單迅速減少,中國的產業升級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依托。中國老百姓沒什麼錢消費,各地財政空虛,中共束手無策,只能用“中國式現代化”畫餅充饑。

外向型的廣東經濟正遭受嚴重沖擊,現在不是中共願不願意“對外開放”,而是美國和西方市場不再對中國全面開放了,關鍵供應鏈移出中國,其它供應鏈也要多元化,高端技術更嚴密封鎖。

習近平說,我們“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。一切願意與我們合作共贏的國家,我們都願意與他們相向而行。”


美國和西方各國正在對中國關門,中共想留外資也留不住。中共不得不高喊“自力更生”,但廣東正失去國際市場,國內又找不到市場,“自力更生”或“中國式現代化”實際還是一句空話。

核心技術要“自主研發”也“歡迎國際合作”?

新華社報導稱,習近平考察湛江市863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基地時稱,“種業是現代農業、漁業發展的基礎”,“要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”。

中國農業生產的多數種子要進口,海水養殖業的很多種苗也要進口。中共2022年調整了進出口關稅,其中包括進口的海參、海膽、海蜇、沙蠶和各種蝦的種苗零關稅。

習近平的話證實,中國海水養殖業的種苗技術仍然被“卡脖子”。種苗技術與半導體技術相比,似乎沒有那麼高端,但中國農業、養殖業確實一直依賴進口種苗,真正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,還是美國和西方農業發達國家。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3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5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.0009 秒